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战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农村养牛疾病防控技术关键
创建时间:2020-02-22     浏览次数:122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武汉向全国蔓延,且传至全球20余个国家。为了有效隔离,各地采取封城、封区、封镇等措施试图阻止传染源扩散和疫情传播,全国多个省市(包括四川)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预案,主要包括隔离、排查、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等综合措施,对养殖行业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但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出台,以及饲料、原料等投入品行业的逐步复工复产;养殖场饲料原料采购受阻,饲料饲草等物资生产和运输不畅等,这些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肉牛养殖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针对当前农村肉牛饲养管理中可能存在问题,帮助渡过当前新冠疫情下的肉牛养殖难关,以及减少疾病发生带来的风险,提出以下饲养管理与疾病应急防控建议:

1.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1)针对精饲料贮备充分、饲草相对缺乏养殖户

1)查霉:仔细核查贮存饲料如酒糟、青贮、堆放干草等是否有霉败,若发现有霉败及时清除。同时,对料槽中饲草料要进行日常检查,尤其及时清除是料槽死角的饲草料(霉变而不易被发现)。

2)加草:部分养殖户因缺乏草料,人为加大精料饲喂量及比例,甚至玉米面等精料添加5kg/天,这样易导致肉牛发生瘤胃酸中毒,口腔黏膜虽正常但引起肉牛大量流涎。因此,需要缩减玉米等精饲料饲喂量(最好不要超3kg/天)、饲料添加小苏打,一定要增加青干草(如稻草、黑麦)微量及比例(最好占比60-70%或以上)。切记:牛是吃草的,牛有四个胃,牛就是吃草的牛,喂草很重要。

3)禁蕨:尽管目前山里有大量蕨类植物,也呈绿色,少量添加喂牛是可以的,若长期大量饲喂则要引起中毒,甚至膀胱癌。记住不宜用大量蕨类植物替代草料长期饲喂肉牛,会加大肾脏负荷,甚至引起中毒。

(2)针对断供后,饲料饲草等养殖原料得到新补充养殖户

换料要循序渐进,做到不着急,慢慢来;否则,会得不偿失。不论换精料,还是粗饲料饲草;对牛及瘤胃微生物都有个适应过程,通常按逐渐增量,3-5天替换为补充新料。突然更换精饲料,或突然添加大量青绿饲草均会导致牛腹泻;若大量更换干草料或新酒糟则会引起牛急性前胃弛缓或积食、积气等。若只有新补充料,则采取先限量饲喂(如为平常量的50%-60%),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喂料加量方式,减少消化应激疾病的发生。

(4)勤打扫:及时清理圈舍牛粪,做到圈舍清洁;水槽要经常清洗,防止细菌繁殖,让牛只饮清洁水。

(5)消毒:日常可用百毒杀、含碘消毒剂等进行圈舍消毒;不定期用生石灰对牛圈舍地面消毒。

2.加强疾病预防

(1)开展牛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做好人员消毒、防护与体温监测工作。当前还没有任何牛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因此,牛场做好正常消毒和防疫措施即可,没有必要额外增加消毒措施,以增加成本负担。但要严格做好员工的预防工作,大部分肉牛养殖场所用工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冠疫情的严重性可能认识不足。

(2)清查防疫物资是否充足,如春季防疫的疫苗、常规治疗药物等的贮备情况,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春防工作。各养殖场要提前做好各项计划,向上级部门报备,申请物质储备,有序实施生产和防疫计划,千方百计保障安全生产和健康养殖。

(3)加强巡场,充分安排好目前在场员工的工作,尽早发现夜间产犊、体弱和发病牛只,及时进行护理、隔离和治疗,减少发病和死亡。如有突发病例,应及时与本场兽医或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联系。

(4)防中暑。没错,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这有两点误区,一是大家认为牛怕冷,实际是牛怕热;二是认为中暑是只有夏季才发生的事。由于大多养殖户冬季采取了保暖措施,圈舍门窗常常关闭;春季存在昼夜温差大,即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的情况。在室外温度20度左右时,如果圈舍门窗关闭,不通风透气,低矮牛房内温度可达40度以上(因牛机体本身也散热),远远高于夏季牛舍温度及多数时候的环境温度。由于今年是暖冬,气温回升快,所以肉牛养殖朋友一定要在中午12点左右进入牛圈,看是否存在室内外温差大(闷热)的情况。建议,中午开门窗通风透气,早晚关闭门窗。

(5)防低镁血症(又叫青草搐搦)。牛在大量采食了肥嫩的黑麦草或青草后,导致患病牛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降低而发生该病,甚至引起急性死亡。发病比较急的牛表现出突然停止采食,抬头鸣叫,惊恐不安;随后站立不稳,倒地四肢抽搐,发生阵挛性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眼球震颤,瞳孔散大,空嚼,口吐白沫,粪尿失禁,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治疗用硫酸镁注射液,补充镁的同时要注意适量补葡萄糖酸钙。今年暖冬,春雨过后,饲草丰茂充足时,注意搭配干草或补充精饲料,避免饲料单一。

(6)防瘤胃臌气 放牧牛羊,应注意防瘤胃臌气。在放牧前,先饲喂少量青干草;放牧中注意观察,一旦发生,立即进行穿刺放气;灌服消胀片、牵拉舌头促进嗳气、牵溜患畜促进胃蠕动等。

3.发病肉牛防控技术

对于出现体温升高、消化道、呼吸道出现症状的普通疾病,可采取对症治疗和中西兽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以下具体措施参考。

1)口疮局部处理:对于上颌唇部溃烂、舌溃疡的病牛进行隔离,治疗先使用盐水、明矾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患部,再涂抹碘甘油。也可使用冰硼散(冰片30g、硼砂100g、青黛50g),或冰硼散加减(青黛30g雄黄60g冰片90g枯矾90g硼砂150g),用法:共研细末,适量涂抹患处,每日两次。

2)补糖补液:对于精神食欲不振、口流涎、脱水病牛,灌服补液盐(配方包含以下成分:氯化钠5.1g、氯化钾0.5g、葡萄糖5g、乳酸钠1.9g,兑水500ml。),2000-3000ml/次,每日2-3次。对于病情严重的牛只,进行输液治疗,选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维生素B及维生素C等静脉注射。

3)抗菌抗病毒治疗:选用1-2种抗生素,配合1-2种抗病毒和增强免疫药物治疗。

常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链霉素等抗继发感染治疗;同时,抗病毒和提高病牛机体免疫可选用黄芪多糖、板蓝根等。

4)中药疗法:可参考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中药方1: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木通,白芷,甘草各30克,黄柏45克,黄桅子,花粉各4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两剂。中药方2:麦冬,沙参,栀子各20克,黄柏,黄连,黄芪,连翘各40克,板兰根金银花各50克,甘草30克,水煎服。

5)其他措施:定期或提前注射牛口蹄疫O型、A型双价灭活疫苗,或口蹄疫O型、A型、亚洲1型三价灭活疫苗等。

4.小结

春季疾病多发,做好牛群疾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牛群采食量下降,发生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应密切监测体温等有无升高,立即报告场里兽医或相关技术服务人员,通过电话、视频等沟通,咨询兽医领域专家远程诊断等,及时处理病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缩短病程,减轻损失。如果期间发现牛只突发死亡,应及时与当地动物主管部门联系,遵循当地防疫部门的意见,做好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目前,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形势下,建议利用就地深埋方法进行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深埋地点选择牛场下风向且地下水位低之处,按照先铺一层生石灰、放入动物尸体、再铺一层生石灰、盖表土层的顺序,尸体离坑表面1.5米以上。尸体污染的任何场所均需严格消毒。

四川肉牛创新团队肉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岗位 左之才,才冬杰,马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