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9月4日,清晨7点,广元市青川县房石镇层叠的林海还笼罩在薄雾中。山林下,返乡大学生董微微带领十多个村民已经忙活起来,他们俯身把一株株黄连苗熟练地栽进湿润的泥土里。
在他们身后,高大的黄柏树枝叶如伞,为脚下新栽的黄连苗撑起一片阴凉。在更广袤的山林深处,2万亩黄连正为青川人酝酿起甜日子。
“黄金搭档”
破解林下难题
“黄柏是木本植物,可遮阴,底下套种高经济价值的草本植物黄连来增收,一地双赢!”董微微抹去额角的汗珠,道出“双黄”种植的奥秘。9月4日,记者见到了董微微,她捏着一株黄连苗解释:“黄连喜阴怕晒,黄柏恰好提供天然凉棚;而黄柏成材需十年,树下种黄连,等于把闲置土地‘存入’绿色银行。”
这位返乡创业5年的“95后”大学生,如今已成为青川县房石镇黄连产业的“希望之星”。3年前,她在房石镇天井村成立青川微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中药材种植及销售等业务,发展黄连3000余亩。
青川黄连的规模化发展始于2020年前后。董微微所在的房石镇为黄连主产区,该镇地处青川西南部,森林覆盖率超80%,但过去由于林地分散、产业单一,村民守着“绿色宝藏”却只能靠砍树、种玉米勉强维生。2021年,乘着全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东风,青川县房石林下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正式启动建设,拉开当地黄连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序幕。
董微微正是这波黄连产业浪潮中的新生力量。“青川平地少,山地多,能种的作物很有限。但优渥的森林资源,为种中药材提供了优越空间。”董微微依稀记得,老家很早以前就有种黄连等药材的传统,只是一直没有规模化发展。现在有了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黄连产业发展形成浪潮。
在几公里之外的兴福村,黄连种植大户李传怀在林间穿梭,连片的黄连在黄柏下连缀成网。“2016年我从平武来青川考察,一眼就相中了这块宝地,当年就流转了200多亩地。”李传怀和黄连打了十多年交道,成功让黄连和黄柏树立体复合种植的“双黄记”落地青川。
谈话间,李传怀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树前:“这是种下去四五年的黄柏树,已经可以为黄连遮阴了。”之所以选择黄柏树和黄连套种,在他看来,除了董微微提到的空间互补优势,还有时间互补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优势,“黄柏十年成材,黄连4至6年采收,实现‘以短养长’。黄柏树树皮可以入药,在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收益较稳定。”
药农和村民
组建共富联盟
在“双黄记”的好戏中,还蕴含着青川药农和村民的共富智慧。
在该县房石镇,何雨富等村民把名下的林地以每亩50元的低价出租给李传怀这样的黄连种植大户,黄连种植户们则在林间栽培一定数量的黄柏树作为回报。
“一亩地一般种 120—130棵黄柏树,十年后亩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相当于平均每年有 1000 多元的租地收益。”李传怀透露,一般和村民签订的租地协议为10年,到期后村民可以选择卖掉树,一棵十年生的黄柏树能卖到100多元,也可以选择让它继续生长,收益还会更高。
这种灵活的租地模式既保障了种植大户能流转到林地,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又能保证村民的林地权益。除此之外,黄连黄柏复合种植,能产生大量清林、育苗、管护等劳动需求,带动当地老百姓就近务工,还能增加一份收入。
“过去砍树卖木头,一亩林年收入不过千元;现在管护药材,月入 2000 元很轻松!”青川县房石镇林业负责人冯正兵指着漫山黄连感慨地说,5年时间过去,曾经沉寂的山林“活”了起来。如今,青川县房石林下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3万亩,已种植黄连、淫羊藿等道地中药材2万余亩。2025年 3 月,园区更是成功跻身“天府森林粮库”省级现代产业园区行列。
这出“双黄记”,已经逐步传遍青川山林。“抓紧移栽,每一株黄连种苗要间隔两寸。”自今年6月中旬开始,该县关庄镇书房村党支部书记雷刚每天都和村民们奔走林间,抢抓生产时节,点绿成金。
“在帮扶单位的助力下,我们看到了黄连的价值。”雷刚介绍,长期以来,书房村上万亩林地同样面临低产低效的困境,由于帮扶单位多次组织村“两委”到林下中药材先发展起来的地区考察交流学习,他们看到了黄连的效益和市场,村中引进一批彭州市种植大户到村流转林地种植黄连。截至目前,村中上千亩黄连已移栽完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增收带来新的途径。
青川的智慧远不止“双黄”。在房石镇大石坝社区,种植户苏琨鸿在黄柏林下加种淫羊藿。在乐安镇向阳村,黎恩俊则把天麻与黄精套种,天麻采收后再次利用未腐朽的菌棒种植猪苓,让长短期作物各得其所,种植户持续增收。
这些实践凝练为青川独创的“三木三草”复合种植模式:厚朴、杜仲、黄柏三种木本和黄连、淫羊藿、天麻三种草本复合种植,让单位林地综合效益提升3倍以上。
近年来,随着《青川县房石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23公里产业路与7公里辅道如血管深入林海——这是政府投入3000万元打造的“黄金通道”。黄柏黄连的甜蜜账单将继续在大山间更好地生长。青川县除了建起一个中药材园区,还建起15个千亩以上林下中药材基地,累计种植中药材 10 万亩。2024年,全县中药材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达13亿元,带动2.9万余人直接从事林下中药材种植,助农人均年增收4500元以上,让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