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当前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溉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从广安干部群众合力抗旱保秧苗,到乐山沙湾科学谋划春灌工作,从宜宾翠屏提灌站助力降本增效,再到南江积极抗旱保苗,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灌溉用水。这些生动的实践不仅体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实干担当,也彰显了各地在农业生产中的智慧与决心。
本版特推出《解“渴”护苗忙 丰收有保障》策划,聚焦各地保灌溉的务实举措,记录下这些为农作物“解渴”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基层干群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的不懈努力。
科学调配水资源
筑牢春灌“水防线”
4月27日,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江红村,一泓清泉从新修的引水渠堰源源不断奔涌而出,滋润着广袤的田地。村民们抢抓农时,或驾机整田,或施打底肥,或抛洒秧团,或栽插秧苗,十里沃野呈现一派繁忙的春耕春种景象,沙湾大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有了充足的水源作保障,今年全村1300余亩水稻的栽插工作已接近尾声。就当前情况看,水稻长势良好,总体情况不错,坚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准保又是个丰收年!”江红村党总支书记宋树林十分欣慰地说。
踏水镇面积 38.41 平方公里,有耕地3.79万亩,是沙湾区“铜河粮仓”的核心区,全镇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23 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7万亩。该镇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沫江堰和沫溪河,总灌溉面积3万多亩。
根据全镇农田灌溉面积和水稻种植用水需求,该镇科学制定灌溉配水计划,全面强化农作物用水管理和科学调度,严格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管理,统筹调配全镇渠堰、河流来水及堰塘蓄水,为农作物播种提供了充分保障。争取区水务部门支持,对全镇渠堰、沟道的淤积、渗漏、破损情况以及渠系建筑物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坚持问题导向,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渠道清淤清障110余处、防渗堵漏80余处、险工险段处理20余处,确保了全镇100多公里输水渠道畅通无阻,提灌机电设备运转正常,各类工程设施配套完整,使全镇现有水利设施有效发挥作用。
同时,落实灌溉用水疏配和调度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到岗到人,并注重日常化、经常化监督检查,避免了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全镇春灌工作有效进行。“开春以来,在区、镇有关部门指导下,我们对全村20多公里引水渠堰进行了全面体检,对4公里渠堰进行了清淤疏堵,并强化各组用水调配,确保了全村每块稻田的用水,实现满栽满插。”宋树林说。
“打好春耕生产硬仗,保障灌溉用水是关键。”沙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区把加强春灌工作作为春耕备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发力,通过渠系清障掏淤、强化用水调度、科学调配水资源等措施,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灌溉用水总量达144万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达5.85万亩,顺利实现大春作物满栽满插。
多措并举 抗旱保苗忙
4月28日,南江县石滩镇石河寨村,农民正忙着用水管引水滴灌玉米苗。连日来,针对持续的春旱,该县乡村干部纷纷走进田间地头,组织广大农民采取滴灌、喷灌、浇灌等多种形式,对种植的春玉米苗、水稻秧苗、蔬菜苗以及果树等粮经作物进行抗旱保苗,力求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摄
干群合力 解燃眉之急
4月28日,在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新民村8组,干部群众合力将洒水车里的水浇灌到秧母田,为水稻秧苗“解渴”。
连日来,高温少雨天气持续,广安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时刻,浓溪镇新民村、燎原村部分秧母田出现缺水干旱情况。该镇面对旱情不等不靠,除开挖沟渠引水下山外,还统筹安排镇上的洒水车运水到田间抗旱保秧苗,解决了燃眉之急。杨伟 蒋青虹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摄影报道
提灌站“焕新”
灌溉水直送到田
“以前用小型抽水机,电费贵不说,遇到旱季还抽不上来水。现在提灌站一合电闸,水直接流到田间,省心又省钱!”在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双河村二组的田埂上,村民杨泽军望着清水通过新建提灌站涌入稻田,脸上满是喜悦。
4月29日,笔者在牟坪镇双河村庙子山提灌站看到,当地白庙河的水通过输水管网,正源源不断输送到该镇双河村、双鱼村,覆盖灌溉面积500余亩。提灌站的运行不仅降低了灌溉成本,还提高了灌溉效率,为当地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翠屏区金坪镇绍光村,老提灌站也“焕新颜”。“以前旱季水位下降,离心泵抽不上水。今年技改后,进水口往河心延伸了3米,抽水功率翻了番!”绍光村党总支书记黄德维指着新换的潜水泵说,现在村民只需在绍光村5组廖家提灌站控制室按下按钮,水就能自动送到田间地头。
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工作人员凌茂翔介绍,今年翠屏区计划新建改造机电提灌站27座,其中16座机电提灌站近日已建成投用,可恢复灌面1.22万亩,为大春生产用水提供保障。
接下来,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提灌站在大春生产期间充分发挥抗旱保苗、提水保灌的作用,促进粮食稳产增收。同时,积极推进 2025 年市级财政机电提灌站专项前期筹备工作,确保项目下达后,即可立即实施。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