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交流暨新品种发布会在基地县通江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2025-03-29     浏览次数:36

新品种、新技术、新高度。2月22日至23日,由四川省食用菌协会主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和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等单位承办的“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交流暨新品种发布会”在通江县隆重举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雄,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新颜,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晨阳,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调研员陈德全,中共通江县委副书记、县长谭青松,省食用菌研究所党委书记常伟,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甘炳成,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韩中科,巴中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洁明,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彭卫红,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王军,以及来自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站、北京站、南宁站等8个试验站的领导与专家,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河南、安徽、山东等10余个省市的代表,超过200人参与,展现了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推广的新成果。

会上,县委副书记谭青松、副院长张雄和副市长余新颜分别作重要讲话。省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唐杰研究员介绍了羊肚菌种业的现状并进行新品种推介,重点推介了“金地A6”(川六妹4号)新品种的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在全国多个地区推广。省食用菌研究所谭昊研究员分享了关于羊肚菌栽培对碳氮营养需求的最新研究成果。省食用菌研究所许瀛引副研究员就羊肚菌的加工产业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议。四川金地田岭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何金龙副总经理介绍了羊肚菌菌种经营服务新模式及产品营销新模式。通江县种植户龙旭介绍了种植中的经验。

会后,所有代表一行现场观摩了通江县新场镇姚家坝、广纳镇佛驹山村金地A6等羊肚菌新品种连片示范种植基地。与会代表对新品种丰产性、抗病性、优质性给予了高度肯定,对推广的“菌+粮”“菌+菜”“菌+药”轮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悉,22日,四川省食用菌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基地种植的金地A6进行了现场测产,结果商品菇平均单重22.7g,每平方米总菇121个,本潮次产量为899.5 kg/亩,预期产量1554.9 kg/亩,创造了省内新的高产记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团队自2010年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来,羊肚菌栽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从四川、贵州、江西等省迅速推广至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发展羊肚菌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振兴乡村。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彭卫红表示,“通江的环境条件、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发展,有悠久的银耳发展历史,现在羊肚菌在这里也是安家落户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产业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通江紧紧围绕“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布局,依托川东北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不断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通过轮作套种,目前全县羊肚菌种植面积已突破8000余亩,预计年产干品达55万斤,年产值达2.75亿元,将带动45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羊肚菌产业逐步成为通江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由此走出了一条“通江银耳+羊肚菌”双核驱动的百亿级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在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带领下,食用菌工厂化和设施化栽培岗位、菌种扩繁与质量控制岗位积极承办此次活动。

1743259460071023666.jpg

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 叶雷 刘理旭 彭卫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