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油菜创新团队
  • 2025-01-07

    四川省近期(2025年1月)油菜苗情长势汇报

    四川省近期(2025年1月)油菜苗情长势汇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蒲晓斌,许新锐;四川农业大学 吴永成)



    接到全国农技中心有关油菜包省包片技术指导通知后,蒲晓斌、吴永成等专家分别选取四川省有代表性的油菜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查,并发动全省不同生态区域的科研专家、产油大县农技人员、油菜种植大户等广泛开展田间调查,再结合前期在生产一线获得的大量第一手信息,汇总形成本苗情报告。

    一、全省油菜苗情长势良好,略优于上年同期

    尽管在2024年9月底前的50余天,四川省全省遭遇了持续强日照、高温、无有效降雨的不利天气,导致移栽油菜的育苗、早直播油菜的播种均较正常年份推迟7-10天,但自国庆节始,全省普降持续小雨或中雨,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气温也平稳回落到正常值,各地抢抓有利时机,顺利完成油菜育苗移栽、直播播种。

    据初步测算,全省油菜播种面积约2250-2280万亩,其中,稻茬油菜约1300-1350万亩,旱地油菜约900-950万亩,育苗移栽约占40%,直播约占60%。由于前期干旱明显,水稻收获进度较快,稻茬田湿害轻,导致稻茬油菜面积较常年有所增加;播期推迟迫使部分育苗移栽改直播,直播面积较常年有所增加。

    自播栽以来,全省各油菜主产区光照充足、气温平稳、间断降雨,极其有利于油菜生长和田间农事操作,油菜普遍苗情长势好于去年同期。截止2025年1月6日,在2024年10月1日前直播的油菜,绿叶数14-16叶,茎粗2.0-2.5厘米,株高30-35厘米,长势偏旺,约占全省面积5%;10月1-10日间直播油菜,绿叶数12-14叶,茎粗1.8-2.2厘米,株高25-30厘米,长势良好,约占全省面积15%;10月11-20日间直播油菜,绿叶数10-12叶,茎粗1.0-1.5厘米,株高20-25厘米,约占全省面积25%;10月21-31日间移栽油菜,绿叶数13-15叶,茎粗1.8-2.2厘米,株高28-32厘米,长势较旺,约占全省面积35%;11月1-10日间移栽油菜,绿叶数12-14叶,茎粗1.5-2.0厘米,株高25-30厘米,长势正常,约占全省面积10%;10月21-11月10日间直播油菜,绿叶数6-10叶,茎粗0.5-0.8厘米,株高8-12厘米,长势偏弱,约占全省面积10%。全省旺长苗约占5%,一类苗约占30%,二类苗约占45%,三类苗约占20%。极少数过湿或管理不及时田块油菜长势弱、草害较严重,其余油菜均长势正常,略好于去年。

    二、灾害发生轻微

    经近期对全省大面积调查,自播栽以来各油菜主产区均间断降雨,土壤墒情普遍良好,仅川南局部旱(坡)地出现轻微干旱和散在病毒病,可防可控,面积极其有限。川北、川东北局部下湿田因地势低洼,尽管深沟高厢,但湿害仍导致油菜僵苗滞长明显,面积极其有限。全省各油菜产区极少出现0℃及以下低温,且0℃及以下低温持续时间极其短暂,油菜无冻害发生。根肿病仅在成都、绵阳、德阳等局部区域发生较普遍,但严重发生或成片死苗的田块面积同于上年,无扩大趋势,且面积极其有限。虫害和草害普遍防控及时到位,目前无明显发生迹象。由于气温平稳,油菜旺长和早薹均不明显。极少数田块因底肥施用不足,或前期施肥过猛导致前期旺长,目前有轻微脱肥症状。部分复垦地、底肥不足或播种偏迟的地块,油菜长势明显偏弱,面积极其有限。

    三、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建议

    重在依田间实际,分类管理,防、控并重。具体应搞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1、控旺和防早薹早花。一是对化控无效或有早薹早花倾向的油菜,可摘除20厘米以上的菜薹作蔬菜用、饲用或肥用,抑制旺长和防早薹早花;二是对化控尚有效果的油菜,可喷施烯效唑、多效唑、矮丰等化控剂,并依苗情加大用药量控旺。

    2、促弱。随着气温逐步下降,油菜生长会越来越缓慢,建议对于长势明显偏弱的田块,尽早追施(浇施或喷施)速效氮肥,或用无人飞机或机动喷雾器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液态硼肥的混合液,促弱提苗,确保后期能壮苗越冬;同时苔期追施钾肥提高油菜后期茎秆抗倒伏能力。

    3、防冻。冻害在四川历年发生轻微,但后期天气变化具有不可预知性,仍应加强监测,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或减轻可能发生的冻害,如追肥垒土、喷施化控调节剂培育壮苗;土壤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喷施防冻剂;灌水提高地温等。

    4、防旱。四川具有冬、春季节性干旱的灾情特点,应加强旱情监测。对于干旱明显发生的田块,应尽量开辟水源,浇施或喷施补水抗旱,同时适当增施复合肥、磷酸二氢钾,促进根系、叶片发育,增强抗旱力。

    5、防脱肥。针对极少数田块因底肥施用不足,或前期施肥过猛导致严重旺长,目前有轻微脱肥症状的田块,应及时追施复合肥和硼肥,或用无人飞机或机动喷雾器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液态硼肥的混合液,保持植株持续正常生长。

    6、预防病虫害。针对菜青虫、蚜虫、斜纹夜蛾等有扩大发生可能的区域,应加紧喷施广谱杀虫剂,统防统治。针对连作油菜田或干旱地块病毒病发生较重等新情况,建议各地农技部门应加强与植保专家对接,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并密切监控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时预警,有效防治。


    2025年1月7日



    1736244262580087928.jpg 1736244262628074145.jpg

    1736244262700039040.jpg 1736244262749024251.jpg

    1736244262804061670.jpg 1736244262859098773.jpg

    1736244262898076274.jpg 1736244263042044995.jpg

    1736244263003011545.jpg 1736244263051074357.png

    1736244263159036334.png 1736244263161019476.png




油菜创新团队

Team profile

简介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油菜创新团队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我省油菜产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保障食用植物油消费安全,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为油菜大省向油菜强省转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增强四川农业的科技和市场竞争力。团队第三轮建设期(2019-2023)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任务(团队5年总任务及考核目标)

(一)总体任务:针对四川油菜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和关键难题,重点在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多功能油菜材料创制及应用、机械化生产材料创制及品种选育、突破性油菜品种选育、高芥酸油菜品种选育等产前环节,稻田油菜优质高效栽培、旱地油菜优质高效栽培、油菜肥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油菜两段收获技术与装备、油菜根肿病和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油菜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川南旱地油菜耕作新模式研制与应用等产中环节,天府菜油加工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秸秆综合利用等产后环节全面开展创新研究和产业化指导服务工作。

(二)考核目标:收集引进油菜新资源100份,创制新材料5份,创制育种新亲本10份(通过田间技术鉴定),筛选多用途新品系2个,育成通过登记新品种10个,研制集成共性生产技术6套(通过市级及以上专家技术鉴定),创制(改进)两段式收获机具2台,研制(改进)加工装备1套,研制(筛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新药剂2个,研发油脂新产品2个,建立核心试验示范基地5个,累计建立核心示范面积2000亩,累计建立辐射带动面积50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指导服务面积800万亩,技术培训25000人次,发表报告、建议或论文20篇,申请专利(品种权)5项。

二、专项任务(分岗位5年任务)

(一)机械化生产材料创制及品种选育岗位:针对我省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根肿病发生严重的产业难题,创制、鉴定筛选或培育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基础材料、育种亲本和三系杂交种;制定适应机械化生产品种的评价技术体系;对新育成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和展示。收集引进各类油菜种质资源材料、近缘植物资源或野生十字花科植物50份;杂交创制、鉴定筛选或系选培育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基础材料或育种亲本5份;组配抗倒、抗裂角、株形紧凑、成熟一致的双低油菜新组合(品系)10-20个进入省(国家)油菜新品种比较筛选试验或机收品种筛选试验;育成或引进适应机械化生产双低品种2-3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100万亩;培训农业管理干部、农技人员、种子经销商、专业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等各类油菜产业技术人员10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或研究论文2篇;申请品种权(发明专利)2项。

(二)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岗位:针对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较狭窄等问题,广泛搜集野生、近缘物种或具特殊性状材料,利用诱变、远缘杂交、游离小孢子培养、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创制、筛选、鉴定出优异种质资源、育种材料或亲本。收集、引进并评价各类育种资源材料50份;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手段创制新材料2份;育成通过省级或国家登记品种2个,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50万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或研究论文2篇。

(三)多功能油菜材料创制及应用岗位:针对油菜除榨油外,菜用、观花用、饲用等多功能专用品种少,生产效益不高、产业融合不深等产业难题,开展彩色观花材料创新创制,饲用(或苔用)油菜资源筛选并试验示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创制彩色油菜新品系3份,筛选菜-油两用新品系或组合2个,累计建立核心示范区200亩、技术指导服务2万亩;技术培训20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或研究论文5篇;申请品种权2个。

(四)突破性油菜新品种选育岗位:持续提高油菜单产,保证油菜产量稳步提升,培育高油、宜迟播、耐湿、非转基因抗除草剂、高配合力油菜育种新材料,通过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开展突破性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选育,为四川油菜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育突破性新材料4份,育成产量或产油量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双低品种3个,通过登记;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75万亩;技术培训5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或研究论文2篇;申请品种权1项或专利1项。

(五)高芥酸油菜品种选育岗位:针对化工领域对高芥酸的特殊需求,立足现有科研和材料优势,走特色化、专用化、差异化之路,创制高芥酸油菜材料;培育高芥酸油菜品种;研制高芥酸油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高芥酸油菜品种;搞好高芥酸油菜产业化应用。育成芥酸含量达50%的品种2个,通过国家登记;筛选芥酸含量达55%的油菜育种材料1份,通过专家鉴定。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50万亩; 技术培训500人次;撰写技术报告或生产建议或研究论文2篇;申请或获得品种权1项。

(六)稻田油菜优质高效栽培岗位:针对四川盆地稻-油两熟制下稻田土壤较为粘重、排水不畅以及秋季雨水较多影响油菜适期播种的生产问题,农机农艺融合,开展油菜耐迟直播品种筛选、迟播密植高产高效栽培研究与示范,集成稻田油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筛选出迟直播高产品种1-2个,研究集成稻田油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1套;累计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示范辐射带动区10万亩、技术指导服务100万亩;与传统育苗移栽方式相比,核心示范区机械化水平提高20%以上,节约生产成本20%以上;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及油菜种植户10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或研究论文2篇。

(七)旱地油菜优质高效栽培岗位:针对我省旱地高投入、高强度、低效益的油菜种植模式,以及四川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的气候特点,开展轻型高效化、集约化的油菜栽培技术研究,筛选耐旱品种,进行油菜应变栽培研究,集成油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筛选耐旱油菜品种1个,集成油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一套。累计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辐射带动区5万亩,技术指导服务10万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或研究论文1篇。

(八)油菜肥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岗位:针对肥料利用率不高、养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消除土壤障碍、实现优质、绿色、高效为目标,以宜机械化生产为前提,从肥料高效利用品种筛选、专用肥配方优化等方面着手,集成油菜肥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并示范推广。建设核心试验示范基地1个,核心示范300亩,筛选肥料高效利用品种1-2个,集成肥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1套并示范推广,召开现场暨观摩会2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600人次,累计技术指导服务面积5万亩;攥写信息简报30篇以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专利1项,申报科技成果1项。

(九)油菜两段收获技术与装备岗位:针对我省油菜两段式收获割晒环节机械化程度低、适宜机具极少、主要靠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的产业难题,引进消化国内外油菜割晒机及配套的拣拾脱粒机,在全省油菜生产区进行试验示范,创制(或改制)割晒机一台、改进拣拾脱粒机一台。申请专利保护1项;累计建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200亩、辐射带动区2万亩、新机具示范推广10万亩;技术培训8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或研究论文1篇。

(十)油菜根肿病和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岗位: 针对耕制变化导致的病虫害新风险,重点研究根肿病和菌核病发生流行新模式、及其他病虫害灾变演替规律,研制集成适宜我省机械化栽培条件下的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油菜安全高效和轻简化栽培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研究提出油菜病虫草害绿色轻简化防治新技术1-2套;建立技术核心示范应用500亩,辐射带动应用5万亩,技术指导服务面积50万亩;技术培训5000人次;撰写论文(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3-5篇。

(十一)油菜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岗位:针对我省油菜免耕直播和肥药减施导致出现严重恶性杂草和优势地下害虫的新风险,研究草害和地下虫害的危害演变规律、构建草害监测网络、创制全年草(虫)害高效绿色防控新技术和新模式并示范推广。研制形成油菜草害绿色防控技术1套;撰写调研报告、生产建议或论文1篇;草害和地下害虫害防治技术培训4次;现场指导10次,培训人数500人次;建立防控技术示范基地200亩,辐射带动35万亩。

(十二)川南旱地油菜耕作新模式研制与应用岗位:川南糯高粱是生产高档白酒的必须原料。针对川南油菜与高粱茬口衔接矛盾突出和栽培技术缺乏的难题,筛选适宜品种,创制适宜品种与糯高粱的栽培模式,开展品种及栽培技术推广,实现“白酒金三角”区域生产周年高效。筛选适宜新耕作制的油菜新品种3-5个。要求油菜品种株型较紧凑、耐密植,达双低标准,产量比对照增产3%以上;研制形成适宜油菜品种与酿酒高粱轮作(套作)配套高产栽培模式1套,通过市级或以上技术鉴定;累计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辐射带动区1万亩、技术指导服务5万亩,技术培训500人次;撰写调研报告、技术报告、生产建议或论文1篇。

(十三)天府菜油加工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岗位:以提升四川浓香菜籽油品质和“川字号”产品价值为目标,重点针对小微型油脂加工企业,研究适应其良好发展的加工工艺、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技术工艺示范推广;开发特色化、功能化菜籽油产品;研究浓香菜籽油加工与产品标准。开展扶贫调研2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基地1个;建立示范生产线1条;示范技术2项;研发油脂产品2个;研制(改进)加工装备1套;形成标准1项;到企业指导20次,现场培训或授课15次;申请专利3项;发表论文2篇。

(十四)油菜麦类秸秆综合利用岗位:积极为秸秆找出路,启动秸秆炭化及炭基肥还田、秸秆快速腐熟还田、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改性材料制备和环境中污染物去除等研究,致力于打通秸秆综合利用“最后一公里”。

三、年度目标任务(团队年度任务)

2019年度:收集引进油菜新资源20份,创制新材料1份,创制育种新亲本1份(通过田间技术鉴定),建立核心试验示范基地1个,累计建立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累计建立辐射带动面积8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指导服务面积100万亩,技术培训5000人次,发表报告、建议或论文4篇,申请专利(品种权)1项。

2020年度:收集引进油菜新资源20份,创制新材料1份,创制育种新亲本2份(通过田间技术鉴定),育成通过登记新品种2个,建立核心试验示范基地2个,累计建立核心示范面积400亩,累计建立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指导服务面积150万亩,技术培训5000人次,发表报告、建议或论文4篇,申请专利(品种权)1项。

2021年度:收集引进油菜新资源20份,创制新材料1份,创制育种新亲本2份(通过田间技术鉴定),筛选多用途新品系1个,育成通过登记新品种3个,建立核心试验示范基地2个,累计建立核心示范面积500亩,累计建立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指导服务面积200万亩,技术培训5000人次,发表报告、建议或论文4篇,申请专利(品种权)1项。

2022年度:收集引进油菜新资源20份,创制新材料1份,创制育种新亲本2份(通过田间技术鉴定),育成通过登记新品种3个,研制集成共性生产技术2套(通过市级及以上专家技术鉴定),创制(改进)两段式收获机具1台,研制(筛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新药剂1个,研发油脂新产品1个,累计建立核心示范面积500亩,累计建立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指导服务面积200万亩,技术培训5000人次,发表报告、建议或论文4篇,申请专利(品种权)1项。

2023年度:收集引进油菜新资源20份,创制新材料1份,创制育种新亲本3份(通过田间技术鉴定),筛选多用途新品系1个,育成通过登记新品种2个,研制集成共性生产技术4套(通过市级及以上专家技术鉴定),创制(改进)两段式收获机具1台,研制(改进)加工装备1套,研制(筛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新药剂1个,研发油脂新产品1个,累计建立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累计建立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指导服务面积150万亩,技术培训5000人次,发表报告、建议或论文4篇,申请专利(品种权)1项。


    • 01
      2014-02-14首批俄罗斯油菜籽从满洲里入境

      2014-02-14

      新报讯(记者 牛天甲 通讯员 朱 明)  记者昨日从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首批进口俄罗斯油菜籽共计120吨从满洲里口岸日前顺利入境。该批油菜籽产自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由满洲里对外经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性进口,将在满洲里市综合保税区内进行试机落地加工。

      据了解,满洲里口岸进口油菜籽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利用俄罗斯土地资源和中方种植技术、劳务优势和资金,联手打造的跨国农业合作项目,是我国境外劳务种植返销的进口农产品。为防止油菜茎基溃疡病等传入,满洲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定了详细的全程监管方案,做好了应对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准备。满洲里对外经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供货方购买的600吨试验性油菜籽,将会陆续运抵满洲里口岸。

    • 02
      2014-01-30国内油菜籽市场承压

      2014-01-30

      国内油菜籽市场承压

        2013年中国油菜籽进口量为370万吨,高于2012年的290万吨,同比增幅达到27.6%。国内市场2013年末国储菜油结余量已高达540万吨,由于国储菜油的成本高企,很难顺价流向市场。而大量低价进口油菜籽的涌入,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库存,对国产菜油形成压制局面。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油菜籽进口量为370万吨,高于2012年的290万吨,同比增幅达到27.6%。数据显示,国内市场2013年末国储菜油结余量已高达540万吨,由于国储菜油的成本高企,很难顺价流向市场。而大量低价进口油菜籽的涌入,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库存,对国产菜油形成压制局面。

        进口持续增加

        海关总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油菜籽进口量为370万吨,高于2012年的290万吨,同比增幅达到27.6%。从单月情况看,11月创下单月最高水平56万吨,12月菜籽进口量也达到50万吨的较高水平,同比增长131%。同时,2013年中国从加拿大进口了280万吨油菜籽,上年同期为290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了85.5万吨,上年同期为零。我国海关预计,2014年1月和2月进口量将平均达到40万吨,全年进口量预估在448万吨。

        在中国油菜籽进口量节节攀升的同时,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世界油籽市场贸易报告显示,2013/14年度中国将进口330万吨油菜籽,是世界头号油菜籽进口国。这一数据和美国农业部12月份的预测值持平,但是低于中国2012/13年度的进口量342.1万吨。据了解,中国油菜籽进口低于上年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油菜籽产量增长。

        美国农业部表示,2013/14年度中国将生产1420万吨油菜籽,高于上年度的1400万吨。与此同时,2013/14年度中国油菜籽消费量也比上年略有提高,预计达到1780万吨,高于上年的1760万吨。

        市场压力加大

        自2008年起,为了保护种植油料作物农民的利益,提高其种植积极性,政府在国内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并不断提高油菜籽收储价格。据悉,2012年的收储价格为5000元/吨,2013年收储价格为5100元/吨。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收储价格至少不会低于5100元/吨。但由于近年来国外大豆和油菜籽一直处于增产格局,加上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一直低迷,国际油脂的价格不断走低,这就致使国内菜油的收储成本大幅高于进口油脂或料折油的价格。2013年我国临时收储了500万吨油菜籽(折菜油约166.7万吨左右),而由于国储菜油成本高企,难以顺价流向市场,目前国内仍有将近500万吨的临时菜油储备。根据近几年国储收购折油量、已抛售量估算,除2010/2011年度国家连续竞价和定向抛售200万吨外,近两年的抛售基本没有成交。

        相较国内油菜籽高企的收储价格,进口油料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大量进口油菜籽的涌入,在加大国内市场库存压力的同时,也必然对国产菜油形成打压。

        据了解,由于进口菜油价格低廉,沿海油菜籽加工企业油菜籽进口压榨积极,保持大幅进口油菜籽的经营策略将不变。而国内菜油则需求低迷,市场处于有价无市状态,据生意社菜籽油分析师关丹丹分析预计,菜油或将继续疲软运行。 

    • 03
      2014-01-30科技助力油菜产业逆转

      2014-01-30

      在进口油料冲击严重、油料价格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下,2013年我国油菜产业却呈现逆转之势。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3年全国油菜收获面积约1.13亿亩,平均亩产127.8公斤、总产达144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1.7%、2.8%。同时,机械化生产程度逐年提高,菜籽价格稳中有升。

       

      如何为油菜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王汉中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六个结合”,即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紧密结合,技术创新与技术示范模式创新的紧密结合,品种、农艺、农机紧密结合,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创新紧密结合,岗位科学家与综合试验站工作紧密结合,使体系工作与生产实际紧密挂钩,加快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增强了我国油菜科技支撑能力。

       

      “三高”新品种助推

       

      针对我国油菜含油量偏低、效益不高的瓶颈制约,有的放矢的品种选育是第一步。

       

      王汉中介绍说,近年来,该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高产、高抗、高效和适应机械化的新品种选育。

       

      以目前已在全国推广1500多万亩的中双11号为例。该品种具有高油(49.04%)、高产、高抗、优质和适于机械化种植等优势。为此,一些龙头企业对中双11号实行免费供种和加价收购。

       

      “经济效益的提升,直接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王汉中表示。

       

      此外,该体系新选育出的中油杂18、中油杂19、圣光87、宁杂1818、希望699等新品种表现优异。其中,中油杂19号在国家区试中含油量达50.32%,创造了国家区试含油量最高纪录,产油量比对照增长12%以上。

       

      选育的杂交组合“中86200”在浙江省区试中含油量达49.32%,亩产227.3公斤,亩产油量达112.1公斤,比对照增产28.7%,创造了区试产油量增幅的最高纪录之一。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油菜品种更新和产量、含油量、优质率的提高。”国家油菜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助理、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张学昆对本报记者介绍说,国家油菜产业体系2013年的检测数据表明,主产区商品菜籽含油量平均达42.87%,创历史最高水平;芥酸含量5.60%,硫苷含量42.67μmol/g,两项品质指标均为历年来最好之一。

       

      配套技术助产

       

      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言,农机与农艺的配套不可或缺。

       

      为推进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增产增效,该体系围绕“三高”品种,开展以机械化、轻简化为重点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的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

       

      王汉中表示,结合农业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计划,产业体系开展了产业技术需求调研和技术研究、集成、推广,凝练提出了生产急需的10项产业技术,即早熟“三高”品种、适时早播、开沟防渍、封闭除草、配方施肥、机械播栽、密度调控、“一促四防”、机械收获和产地加工技术。

       

      “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促进油菜生产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王汉中介绍说,经过几年的探索,试验站形成了覆盖各主产区的示范推广网络,大幅降低了劳动投入,提高了油菜种植效益和农民种植积极性,受到种油大户青睐。

       

      产地加工助销

       

      为增强抵御进口油料的冲击,王汉中提出了菜籽产地加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策略,通过缩减流通环节,使原料与市场直接对接,从而抢占和巩固油料消费市场,进而达到稳定主产区生产规模的目的。

       

      为此,该产业体系把菜籽产地加工技术列为一项产业急需技术,加强了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在一些龙头油脂加工企业建立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了订单生产,而且还帮助了一批微小加工企业对落后的设备工艺进行改造,通过实现“小而不土、小而高效”,促进了菜籽产地加工利用。

       

      价格最能说明问题。受国际油料价格下跌影响,2013年国内油料油脂市场受到冲击,价格普遍下跌。但在国家收购政策、菜籽含油量和品质普遍提高、产地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13年国内菜籽价格脱离了国际价格波动影响,稳中有升。

       

        原标题 [科技助力油菜产业逆转]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科学报

    首批俄罗斯油菜籽从满洲里入境

    国内油菜籽市场承压

    科技助力油菜产业逆转

  • 未回复 [来自:1]

    e

  • 未回复 [来自:@@ip2nt]

    e

  • 未回复 [来自:1]

    e

  • 未回复 [来自:OyloA9On]

    e

  • 未回复 [来自:1]

    @@zi6ZT

  • 未回复 [来自:1]

    e

  • 未回复 [来自:1]

    e

  • 未回复 [来自:1]

    rvU9TJh7

*为必填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