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饲草创新团队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李达旭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联合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和绵阳农业科学研究院多家单位组成研究团队。团队根据牧草产业技术需求,结合牧草产业链各环节特点和四川不同气候区域特征,以饲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材料创制、新品种培育、技术集成、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等为主要内容,集聚优质科技资源,进行饲草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目的在于解决制约当前四川饲草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饲草产业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促进四川粮改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饲草产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依托岗位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和智力支持,促进脱贫增收。
10月27日至29日,农科院资环所副所长、四川省饲草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朱永群研究员应邀参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草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首届全国农科院系统草业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包括15个省区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4个涉草研究所以及兰州大学等4所高校的领导专家,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所王川副所长和李平所长助理主持。
28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所林克剑所长作“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草牧业新质生产力”主题报告。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全国农科院系统草牧业区域主战场优势,凝练区域草牧业科技创新互利共赢网络式着力点,建立区域开放共享的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协作网络,部署全国农科院系统草牧业有组织合作体系四项协作攻关举措,共同为草原草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并发起了全国农科院系统草产业科技创新共同体草种质资源收集共享、基地平台开放共享、人才团队交流合作三个倡议行动。
四川省饲草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朱永群研究员作了“优质草品种选育及利用”的报告,内容包括了我院草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草牧业创新模式和技术集成示范、人才队伍建设、下一步计划等,并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28日下午,与会专家前往草原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参观了国家多年生饲草种质资源圃(呼和浩特)、苜蓿馆等区域。在座谈环节,大家围绕“十五五”全国草牧业科技创新、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规划部署开展研讨交流,并就全国农科院系统草产业科技创新共同体草种质资源收集共享、基地平台开放共享、人才团队交流合作三个倡议进行充分务实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倡议具体可行,要进一步完善倡议的组织运行机制,如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
29日,草原所组织召开了区域中心高质量创新发展座谈会,参加会议的单位为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在各区域建立的中心,包括青海高寒草原研究中心、西藏高原寒旱草原研究中心、新疆山地草原研究中心、西南草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南山地草原协同创新中心,会议目的在于推进各区域中心业务工作开展,加强合作交流,会议由林克剑所长主持。草原所7个业务部门分别介绍了平台建设、项目、研究内容以及规划;各区域中心代表分别介绍了中心情况、现有基础和研究进展等。饲草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朱永群研究员介绍了西南草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情况,该中心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所新建中心,五有五缺,五有:一批平台、一批试验示范基地、一批干事的人、一个创新平台、一个运行机制,五缺:一个顶层设计(从产业端到应用端到转化端的系统规划)、一个行业高能级平台(重点实验室等)、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标志性成果、一个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希望与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优势互补,加强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中心的规划和攻关方向,共同助力草业高质量发展。
2024-11-2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以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等系列重要论述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我省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8月19日至20日,省农科院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雄带领团队前往兰州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考察调研,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王军,农科院资环所所长杨恩年研究员,党委副书记、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资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林超文研究员,饲草与绿肥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饲草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朱永群研究员等陪同调研。
8月19日,一行前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考察学习,首先拜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教授,并就农科院草业发展方向、草业学科建设等问题咨询南志标院士。南志标院士表示,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畜牧大省,对牧草资源需求巨大,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摇篮,他非常支持四川草业发展,建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联合西南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整合地方资源,吸引优秀人才,为南方草地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志鹏教授,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农区草业研究所所长沈禹颖教授等陪同下参观了学院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参观过程中,刘志鹏介绍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发展历程、杰出学者的贡献,科研项目的承担情况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最后,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开展座谈交流会,院长、草地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李春杰教授主持召开了座谈会,代表学院对张雄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张雄从人才构建、机构建设、科研实力、国际交流合作、成果转化效果、领导关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杨恩年介绍了资环所学科建设及研究方向、林超文介绍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资阳综合试验站工作进展,朱永群介绍了四川省农科院草业发展进展及下一步打算。与会嘉宾在科研合作、学科建设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 张雄表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在草地农业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有许多值得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学习的地方,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双方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助力四川草业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8月20日,前往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进行考察学习,甘肃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柴强亲切会见了大家,并带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党委书记黄振华、院长白小明教授、原院长师尚礼教授、副院长苏军虎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金昌综合试验站站长姚拓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曹文侠教授等陪同张雄参观了校内草坪实训基地、牧草种质资源圃、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随后召开了座谈交流会,黄振华主持并致欢迎词,白小明从发展历史、人才构建、学科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学术成果等方面介绍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雄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人才结构、机构建设、科研成果、国际合作等详情,饲草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朱永群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情况。双方希望能加强交流与合作,培育的人才、引进科研成果,推动草业创新转化,助力四川省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高质量发展。
2024-11-26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经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共有33个部门参与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农业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升,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30个。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制修订一批乡村建设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国家层面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标准化示范作用显著增强。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个。《方案》部署了11项重点任务。聚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部署了夯实保障粮食安全标准基础、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4项任务,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聚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部署了强化乡村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强化乡村公共服务标准支撑3项任务,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部署了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标准化水平等任务,助力防止规模性返贫。聚焦提升标准实施水平,部署了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3项任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标准化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林草局研究制定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规划指出在草产业发展方面要稳步发展生态草牧业,鼓励北方地区种植羊草、冰草、针茅、无芒雀麦、燕麦、披碱草、苜蓿、沙打旺等优质乡土草种,在南方水热条件适宜地区种植优质高产禾草,建设优质人工牧草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草种业,培育建设“育繁推”一体化草种市场。引导草坪业健康发展,推广建植低耗水、抗病虫害、耐踩踏、耐旱、节土、节肥型草坪。充分挖掘和发挥草原自然资源及文化优势,积极发展草原文旅产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浪费问题仍不容忽视,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任务繁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部署要求,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
(一)推进农业节约用种。完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突出高产高效、多抗广适、低损收获的品种特性,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编制推进节种减损机械研发导向目录,加大先进适用精量播种机等研发推广力度。集成推广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玉米单粒精播、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以及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
(二)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着力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强化农机、农艺、品种集成配套,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引导农户适时择机收获。鼓励地方提升应急抢种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推广应用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
三、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
(三)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提升烘干能力。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加大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烘干用地用电统一按农用标准管理。
(四)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开展不同规模农户储粮装具选型及示范应用。在东北地区推广农户节约简捷高效储粮装具,逐步解决“地趴粮”问题。
(五)推进仓储设施节约减损。鼓励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升级修缮老旧仓房,推进粮食仓储信息化。推动粮仓设施分类分级和规范管理,提高用仓质量和效能。
四、加强粮食运输环节减损保障
(六)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减少运输环节粮食损耗。推广粮食专用散装运输车、铁路散粮车、散装运输船、敞顶集装箱、港口专用装卸机械和回收设备。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粮食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
(七)健全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提升粮食运输服务水平。
(八)开展物流标准化示范。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探索应用粮食高效减损物流模式,推动散粮运输设备无缝对接。在“北粮南运”重点线路、关键节点,开展多式联运高效物流衔接技术示范。
五、加快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
(九)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制定修订小麦粉等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完善适度加工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等指标,引导消费者逐步走出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饮食误区,提高粮油出品率。提升粮食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推进面粉加工设备智能化改造,推广低温升碾米设备,鼓励应用柔性大米加工设备,引导油料油脂适度加工。发展全谷物产业,启动“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创新食品加工配送模式,支持餐饮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体系建设。
(十)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广猪鸡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充分挖掘利用杂粮、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等替代资源。改进制油工艺,提高杂粕质量。完善国家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引导饲料企业建立多元化饲料配方结构,推广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和精准配制工艺。加快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提高蛋白饲料利用效率,降低豆粕添加比例。增加优质饲草供应,降低牛羊养殖中精饲料用量。
(十一)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米糠、麸皮、胚芽、油料粕、薯渣薯液等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
六、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十二)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健全行业标准、服务规范。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在菜单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的展示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充分发挥媒体、消费者等社会监督作用,鼓励通过服务热线反映举报餐饮服务经营者浪费行为。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浪费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十三)落实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单位食堂要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动态管理,推行荤素搭配、少油少盐等健康饮食方式,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鼓励采取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抓好机关食堂用餐节约,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开展单位食堂检查,纠正浪费行为。
(十四)加强公务活动用餐节约。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按照健康、节约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
(十五)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加大就餐检查力度,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广泛开展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粮食节约实践教育活动。
(十六)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加强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宣传,倡导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鼓励家庭科学制定膳食计划,按需采买食品,充分利用食材。提倡采用小分量、多样化、营养搭配的烹饪方式。
(十七)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指导地方建立厨余垃圾收集、投放、运输、处理体系,推动源头减量。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做好厨余垃圾分类收集。探索推进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
七、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
(十八)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动气吸排种、低损喂入、高效清选、作业监测等播种收获环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地形匹配技术,研发与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模式配套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抓好关键零部件精密制造,减少丘陵山区粮食机械收获损耗。加强对倒伏等受灾作物收获机械的研发。引导企业开展粮食高效低损收获机械攻关,优化割台、脱粒、分离、清选能力。
(十九)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发展安全低温高效节能储粮智能化技术。提升仓储虫霉防控水平,研制新药剂。推广粮食安全储藏新仓型,推进横向通风储粮技术等应用。研发移动式烘干设备,加快试验验证。研究运输工具标准化技术,开发散粮多式联运衔接和接卸技术装备、粮食防分级防破碎入仓装置和设备。
(二十)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发展全谷物原料质量稳定控制、食用品质改良、活性保持等技术,开发营养保全型全谷物食品。研究原粮增值加工等关键技术,发展杂粮食品生产品质控制、营养均衡调配、生物加工等关键技术。布局以粮食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提升副产物利用技术水平。
八、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
(二十一)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把节粮减损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推进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内容,切实发挥各类创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二十二)强化节粮舆论宣传。深入宣传阐释节粮减损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普及节粮减损技术和相关知识。深化公益宣传,精心制作播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公益广告。在用餐场所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增强反食品浪费意识。充分利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报道节粮减损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加强粮食安全舆情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舆论监督,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曝光。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等浪费行为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二十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办婚丧,鼓励城乡居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严格控制酒席规模和标准,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二十四)开展国际节粮减损合作。积极参加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减少食物浪费全球行动等活动,向国际社会分享粮食减损经验。推动多双边渠道开展节粮减损的联合研究、技术示范和人员培训等合作交流。推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机制化。
九、强化保障措施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压实工作责任。各牵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紧盯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提出年度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形成合力,确保节粮减损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二十六)完善制度标准。强化依法管粮节粮,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节粮减损要求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制定促进粮食节约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行业协会要制定发布全链条减损降耗的团体标准,对不执行团体标准、造成粮食过度损耗的企业和行为按规定进行严格约束。
(二十七)建立调查评估机制。探索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建立粮食损失浪费评价标准。研究建立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开展食品浪费统计研究。
(二十八)加强监督管理。研究建立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的成效评估、通报、奖惩制度。建立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
(转自新华社)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