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四川省抗震指挥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本次地震强度大,破坏力强,余震次数多,泸定县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遭遇重创。此次地震主要受灾区位于甘孜州和雅安市交界处,黄牛养殖业是当地肉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区黄牛养殖业在地震中面临设施设备毁坏、牛只死伤和疫病发生等风险。灾后黄牛养殖业的恢复和重建不仅关系到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还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也是农民重建家园的重要内容。灾区处于农区和牧区过渡带,黄牛养殖模式主要有舍饲、半放牧半舍饲和放牧三种。本应急措施从灾后黄牛养殖业生产自救、疫病防控和恢复生产方面制定措施,以指导灾区养殖场(户)灾后自救和重建,最大程度减少养殖场(户)的损失。
一、灾后生产自救
(一)加强风险点排查
1. 舍饲险点的排查
仔细排查牛舍、生产设施、办公设施存在坍塌的风险点,加固或修复受损设施。如果设施有二次坍塌隐患,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尽快组织力量转移重要设备和牛群,优先转移围产期母牛、新生犊牛至牛场地势开阔地带。检查水电线路、变压器和蓄水池等附属设施设备,及时修复受损线路和设施设备。
2. 放牧风险点的排查
将牛群迅速转移至开阔地带,不要在山谷中放牧,并仔细排查定居点棚圈的受损情况,加固或修复受损棚架。
3. 半舍饲半放牧风险点的排查
半舍饲半放牧风险点排查参照舍饲和放牧风险点排查。
(二)饲草料、药品的管理和保障
灾害发生后应尽快统计养殖场内现有可使用饲草料和药品,如果出现了饲草料和药品短缺的情况,应尽快协调、采购饲草料和药品,确保饲草料和药品供给充足,避免余震造成饲草料短缺。
1. 舍饲牛饲草料的储备
精料补充料按照西门塔尔牛、蜀宣花牛及其杂交后代2~2.5kg/头·天计算,本地黄牛1.5~2.0 kg/头·天计算,储备30天以上;青贮按照西门塔尔牛、蜀宣花牛及其杂交后代10.0~15.0 kg/头·天计算,本地黄牛7.0~10.0 kg/头·天计算,储备45天以上;干草按照 2.0~4.0 kg/头·天计算,储备45天以上。
2. 半舍饲半放牧牛饲草料的储备
精料补充料按照西门塔尔牛、蜀宣花牛及其杂交后代0.8~1.5kg/头·天计算,本地黄牛0.5~1.0 kg/头·天计算,储备30天以上;青贮按照西门塔尔牛、蜀宣花牛及其杂交后代3~5.0 kg/头·天计算,本地黄牛2~4.0 kg/头·天计算,储备45天以上;干草按照 1~4.0 kg/头·天计算,储备45天以上。
(三)保证水源质量
1. 放牧牛的水源检查
通过水源的浑浊度、色度和气味判断水源是否被污染。若水源已受污染或者断流,则在放牧区附近寻找未被污染的新水源。
2. 舍饲的水源检查
没有自来水条件的养殖场(户),可以使用消毒后的深井水作为饮用水。具体的消毒方法:往水井、水塔、水罐中加漂白粉,可按每1 立方米水量加漂白粉8 克计算,消毒30 分钟即可使用。
3. 半放牧半舍饲牛的水源检查
参照放牧模式和舍饲模式保证水质。
二、灾后疫病防控
(一)科学处置死亡牛只
地震中出现牛只死亡,如果不及时处理,死亡动物尸体会腐败变质,极易导致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对地震造成的死亡肉牛,应联系畜禽无害化处理公司,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当地无畜禽无害化处理公司时,应及时将尸体无害化处理。将尸体各天然孔用蘸有消毒液的湿纱布、棉花严密填塞,铲去死牛躺过的地方表层土,连尸体一起转运,喷洒消毒液,装运车底铺垫石灰。选择远离住宅、牧场、水源、草地及公路,地势高土质干,避开山洪冲刷的僻静地方掩埋死牛,挖4米深坑,死牛距地表不少于2米。坑底垫2~5 厘米石灰,然后投入死牛,用土夯实,树立掩埋点警示标志。
(二)全面开展环境消毒工作
1. 舍饲模式的消毒工作
在养殖场内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用百毒杀、2%~3%火碱溶液、0.1~0.2%过氧乙酸溶液对场区进行彻底的消毒,加强通风换气,确保舍内清洁干燥。用0.5%次氯酸钠溶液、0.5%过氧乙酸溶液等喷洒消毒排水沟,建议每1天1次。饲槽、水槽、饮水器等用1%~2%氢氧化钠热溶液浸泡6~12h。消毒池用4%烧碱,每周更换2次,保持有效浓度。人员消毒间使用紫外线、臭氧或喷雾消毒等进行体表消毒。在消毒通道的地面铺设草垫或其它吸水材料垫,并使其浸在0.5%次氯酸钠或0.5%过氧乙酸溶液中,供鞋底消毒。外来人员和车辆原则上不能进入生产区,车辆进入时,用0.5% 过氧乙酸溶液,通过高压枪或其他装置喷洒装置对车底轮胎、车身和车顶消毒。
2. 放牧模式的消毒工作
对棚圈、设备及用具开展全面消毒,建议每天1次。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浓度:10%~20% 石灰乳、2% 火碱水、5%~20% 漂白粉混悬液、5%~10% 福尔马林消毒液等。
3. 半放牧半舍饲模式的消毒工作
半放牧半舍饲牛群及环境的消毒参照舍饲和放牧消毒工作。
(三)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由于灾后肉牛应激等原因,容易发生动物疫病。应密切关注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牛流行热、赤羽病、牛出血性败血症、炭疽、梭菌病等疾病。若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当地兽医或农牧主管部门,同时按国家规定采取诊断、隔离、封锁、消毒、扑杀或治疗等相应措施,“早、快、严、小”地控制疫情。
三、灾后恢复生产
(一)强化灾后饲养管理
灾后牛只受应激影响,一般会出现体况下降,消化、泌乳、繁殖等生理活动均受到了严重影响,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应正确评估牛群健康状况,添加或补充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增加牛群抵抗力。给应激严重牛只注射抗惊厥、镇静药,如硫酸镁注射液,用法用量以说明书为准;给质弱的牛可适当补充氨基酸、维生素和葡萄糖生理盐水,用法用量以说明书为准,使其尽快恢复体质,提高生产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圈舍通风,做好圈舍清洁卫生,最大限度降低灾后因管理不善造成经济损失。
(二)加强重点牛群的管理
1. 犊牛管理
1.1 舍饲和半舍饲半放牧犊牛管理
如果地震后有母牛产仔,加强初生犊牛的管理。初生牛犊的各项身体机能和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温度的调节能力不强,肠胃的消化功能有限,并且自身免疫系统尚未成型,容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若在这一时期饲养管理不当,则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发生死亡。犊牛在出生后要及时让其吃到初乳,通常应当在1 小时内让其吸食初乳,在经过1周的初乳饲喂后,就转为常乳饲养。在1月龄以内主要以常乳饲养,饲喂量为犊牛体重的1/10。在犊牛第1周时舍内温度应与产房的温度一致,最好维持13~22 ℃,以犊牛均匀分散为宜;地震前已经产仔母牛,如果母牛因地震导致泌乳量下降对犊牛产生的不利影响,犊牛在生长至2周就可以进行补饲,通常是补饲优质的干草或饲料。刚开始补饲时可在每次喂完奶后,将少量的犊牛料涂于犊牛的嘴或者鼻镜上,也可以将其撒在奶桶上令犊牛舔舐,以帮助犊牛养成采食的习惯,初期每天饲喂10~20 g,然后逐渐增至80~100 g/d,到1月龄时则应增加到250~300 g/d,2月龄达到500~600 g/d。谷物饲料可在犊牛20日龄时开始饲喂,有助于犊牛消化器官的发育。开始时可以每天饲喂20 g,到2月龄时增至1~1.5 kg。当犊牛采食饲料的量达到1~2 kg,全日哺乳量不超过100 kg 时,就可以考虑给犊牛进行断奶。
1.2 放牧犊牛管理
及时分群,将带犊母牛单独组群,并分配最近最好的草场,原则上草场离棚圈不超过1 千米,便于管理照顾。
2. 母牛管理
夏秋季是母牛繁殖配种的最佳季节,为此,养殖场(户)要认真认真抓好配种和选育工作,力争多配多产,确保灾后牛的生产供应和商品牛的补栏所需。对体质弱还未配种的母牛,适当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等,使其尽快恢复体质,提高生产能力。地震导致怀孕母牛受惊,易出现流产现象。母牛流产后,失水过多,需及时补充水分,应喂以足量温热的麸皮、盐、碳酸钙熬成的稀粥,比例为麸皮1~2 kg、食盐100g~150g、碳酸钙50g,给母牛饲喂1~2 kg优质干草。为母牛恢复健康打下基础。
3. 育肥牛管理
在出栏之前,一般会将放牧牛和半放牧半舍饲牛群集中育肥3~6个。地震容易造成育肥牛受惊,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引起育肥牛生产性能下降,造成经济效益损失。解决方案:一是在受惊牛群饮水中加入0.02%~0.05% 的维生素C,或者在日粮中添加0.06%~0.10%的维生素C;二是调控受惊牛群日粮,第一天只喂优质的干草,第二天逐渐加量,并添加少量粗饲料和精料,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经过5~7天恢复正常。
(三)做好牛群补栏工作
地震极易造成年老体弱牛只受伤,甚至死亡。为减少地震引起的损失和牛场可持续发展,养殖场(户)应及时淘汰受伤严重的老弱牛,并开展补栏工作,确保牛场未来发展不受影响。购牛依据“就近原则”,一是避免疫病的传播,二是就近可以降低运输风险和应激反应。确实需要异地购牛的养殖场(户),应选择非疫区规模较大、手续健全、养殖防疫水平较高、口碑较好的的养殖场。购牛后坚持隔离观察制度和预防性补免制度,防止灾后因异地动物引入而发生疫病蔓延。
四川肉牛创新团队地方牛牛种资源评价及利用开发岗位 付茂忠,甘佳,贺芳
四川肉牛创新团队蜀宣花牛新品种扩繁与开发利用岗位 易军,方东辉,邓小东,阿果约达
四川肉牛创新团队肉牛养殖模式与工艺岗位 王巍,石溢,詹素琼,马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