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叶创新团队
通知公告

创新团队简介

Team profile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茶叶创新团队专家雅安名山赴世鼎茶业 开展茶叶包装与贮藏质量安全专项培训

            2025年4月23日,四川茶叶创新团队——茶叶包装与贮藏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岗位专家刘韫滔教授带领专业团队,驱车前往雅安市名山区,深入四川省世鼎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一线,开展为期一天的茶叶包装与贮藏质量安全专项指导活动。此次活动聚焦茶叶包装与贮藏工艺的规范化操作,旨在提升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保障茶叶产品品质。活动期间,专家团队不仅为参训人员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还精心准备了茶叶样品作为伴手礼,受到企业员工的热烈欢迎。

      聚焦质量安全,强化规范意识

      在培训会上,刘韫滔教授重点强调了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规范的包装与贮藏工艺是保障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可控。专家团队还特别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

      优化工艺标准,提升包装质量

      在生产现场,专家团队实地考察了企业的包装车间和仓储设施,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在包装工艺方面,专家团队根据不同茶类的特性,指导企业优化包装方案。特别强调了包装材料的选择标准和使用规范,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的包装操作流程。在贮藏管理方面,专家建议完善仓储环境监控,重点指导了温湿度控制、仓储管理和定期检查等关键控制点。

      互动交流指导,促进安全管理

      活动特别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参训人员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专家请教。刘韫滔教授团队耐心解答,并现场演示了关键工艺环节的正确操作方法。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指导活动不仅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技能,更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世鼎茶业总经理刘梦玥表示,此次专家指导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提升了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更为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专业支持。企业将认真落实专家建议,近期重点改进包装工艺和仓储条件,预计将有效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

      名山区被誉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此次指导是四川茶叶创新团队服务地方产业的又一实践。刘韫滔教授表示,团队将持续关注企业技术需求,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助力世鼎茶业打造川茶品牌标杆,双方还就未来深化合作达成了共识,将共同探索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新模式,为四川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2025-04-27

  • 茶叶创新团队品质评价与调控岗位赴宜宾高县 开展红茶工艺试验并指导企业茶叶生产

           近日,气温回升,红茶生产进入旺季,2025年4月16日-19日,茶叶创新团队品质评价与调控岗位专家张厅副研究员带领团队赴宜宾高县云州茶叶公司开展红茶工艺试验。宜宾是川红工夫的发源地及主产区,目前川红工夫生产多以春末和夏秋季茶叶原料为主,加工技术较为落后,萎凋和发酵多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关键加工技术缺乏精准调控,同时干燥和提香工艺单一,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很不稳定,有时表现出生青气、“高火”、“焦”、“烟”及滋味苦涩等品质缺陷,其中尤以夏季红茶为甚,不能较好满足消费者品质不断提高的追求和日益扩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团队旨在优化川红工夫工艺技术参数、筛选川红工夫最适制性品种,提升产品质量。期间岗位专家还指导了公司基地春末茶园的管理及对该公司产品质量及工艺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图片5(1).png

    图片4.png

    图片6.png

    2025-04-23

Remittance table

资讯

News center
    • 2018-09-18

      不能提的茶叶安全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茶叶的安全问题变成了一个敏感话题,业内人士似乎都保持着一种讲品质不讲安全的默契。多数企业在不断强调其所售产品的品质如何好,却对其产品安全三缄其口。然而,茶叶安全问题终究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近期,有媒体报道北京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假劣食品药品集中销毁活动,销毁的假劣产品包括仿古普洱茶。这些茶在茶砖、茶饼等半成品的基础上,“采用猪肠衣、膀胱包裹,晾干,再用胶及黑色鞋油进行人为做旧处理的方式,制作仿古普洱茶。”虽然这样极端的案例在茶行业里还是极少见,但是那些看似不痛不痒的茶叶安全隐患难道就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非要等到事态严重了才被动解决吗?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年份茶,包括普洱茶、老白茶及各类陈茶,这些在市场上因为年份久、货量少而显得特别珍贵,售价自然也高了许多。但是,这些放了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茶叶,谁来确保它们在储存环节中不受污染?当它们在仓库里“沉睡”了数年后是否有相应的检测手段来检验它们是否仍然适合饮用?也许,有人会反驳,在某些地方,当地的传统就是将陈茶作为药用,不但可以饮用而且可以防治一些疾病。传统并不能完全代表科学,20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生态环境早已不能相提并论。在目前环境下,茶叶的安全更多是靠整个生产—销售链条上相关人员的自觉。不能排除有些企业对茶叶生产安全问题相当重视,但更不能忽视一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中国茶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说,茶叶质量安全从种植环节开始,贯穿整个过程,质量安全的管控关键在于把好源头关。原则上,茶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QS认证(每生产一批次茶叶都必须主动送检),分装企业则在采购原料时要检验生产企业的产品检测报告,质检部门从已经上市的产品中进行抽检。实际情况是,这些保证茶叶安全的措施存在较大的“灵活变通”空隙,严重依赖企业自觉。而企业因为检测费用高昂(每批次检测费约5000元),主动送检的积极性不高。这造成市场上不少茶叶产品不经检测就上市销售。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茶叶的安全问题绝不是一个可以绕开的话题。政策透露的信息也显示,对茶叶安全的监管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 2018-09-18

      四川省政府2014年1号文件“剑指”千亿茶产业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4]1号,以下简称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我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到2017年,全省茶叶中直面500万亩,产量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培育大集团,打造大品牌,扩大出口规模。到2020年,建成千亿川茶产业。

        这意味着,在四川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中,茶业将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产业品牌,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全省重点打造两个区域品牌,支持各重点产区打造一个地域品牌,支持川茶集团等优势企业建立品牌联盟,组建品牌集团;要重点建设20个规模20万亩以上的茶产业基地强县,建设300万亩生态高效茶叶基地和规模化有机茶园,建设现代茶叶基地。

        同时,1号文件在“推进茶业转型升级”中,支持品牌也起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茶叶企业,重点支持销售额达到5亿元以上的竹叶青、川茶集团等龙头企业。这相当于吹响了四川茶企整合的号角。

        1号文件还指出,要从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建设质量监管体系、完善市场体系、挖掘弘扬川茶文化等方面增强茶业发展支撑能力。其中,要在茶叶主产区科学规划建设6-8个加工产业园区,检核高标准茶树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提升技术长新能力,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川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并在茶叶重点产地建设3-5个具备信息发布、仓储、运输、质量检测等功能的交易市场,支持品牌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方式,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产品覆盖范围,重点支持5-7家出口型茶叶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1号文件还明确,支持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茶马古道等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开发茶文化养生、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支持中国茶叶博览城、川茶博物馆、川南茶博园建设。


       

    • 2018-09-18

      洪雅县扶贫移民局服务春茶生产促茶农增产增收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2月12日讯:春回大地,茶香满园。洪雅县扶贫移民局同有关部门、乡镇紧密配合,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组,指导移民采摘春茶,以促进茶农增产增收,确保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他们的作法是,积极组织茶叶技术人员开展鲜叶采摘、名优茶加工标准及茶园管理的技术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及时为茶农及加工企业服好务,做到有求必应;及时收集、发布茶叶生产销售信息,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为移民、加工企业销售提供参考;积极帮助茶叶加工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茶叶质量,扩大优质茶生产比例;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积极引导茶农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配合相关部门对重大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详细了解春茶生产过程中鲜叶收购、茶叶加工和市场销售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议,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针对茶农、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给予解决。(标题由“西湖龙井资讯平台”修改,原题《洪雅县扶贫移民局服务春茶生产》。)

服务中心

Servers center

留言内容

Messages
*为必填项!
* * *